5月13日,由平安集团、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艺术与设计》杂志社联合主办,深圳市时装设计师协会承办,深圳市服装行业培训学校、深圳市欧纺服装研究院协办的“千年非遗
时尚赋新——2025妈妈的针线活年度焕新计划”系列主场活动在南油商服大厦隆重举行。来自蒙古族、苗族、独龙族、彝族等10个民族的18位绣娘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3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共聚一堂,通过静态展、主题演讲、论坛交流、签约授牌等多个环节,全面展示了非遗技艺的传承成果与产业落地前景。
活动伊始,非遗静态成果展呈现了绣娘们精彩的原创作品。精致的图案、丰富的技法和浓郁的民族美学,生动展现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之美。嘉宾们在一针一线中,感受千年绣艺所承载的情感与文化价值,青年学子也在“面对面”的观摩中,获得了关于民族技艺的深刻认知与美学启发。
深圳市时装设计师协会秘书长代玲,深圳市平安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田宇,深圳市飞马城东方百合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晔,深圳市飞马城东方百合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虹,深圳市简绎非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亚坤,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亓晓丽,中国服装协会国风服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陈小菊,香港时装计师协会执行委员李国华,深圳子依时尚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姚子依等多位文化与时尚界专家出席本次活动并作精彩发言。随后举行的深港非遗交流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和专家学者围绕“非遗与时尚如何同频共振”展开深入交流,提出了多维度的观点与实践路径,为非遗与产业和市场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现场,深圳市时装设计师协会与深圳市简绎非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共建“深圳市纺织非遗技艺创新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非遗技艺的产品化、产业化与国际化。
深圳平安公益基金会向协会授予“公益合作基地”牌匾,强化多元主体在非遗公益项目中的联动合作。
“妈妈的针线活”系列活动以“激活女性就业力、传播非遗美学、促进文化再生”为使命,它既是一项公益计划,更是一场文化焕新工程。此次深圳系列活动不仅推动了非遗技艺的社会化传播与青年化转化,也建立起绣娘、设计师与高校师生之间的长效沟通机制,为非遗人才培育、文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深圳市时装设计师协会周世康会长表示,未来协会将继续推动非遗文化“活化”工程,助力非遗从“博物馆”走向“生活馆”,让更多绣娘实现技能变现、文化自信与美好生活的同步提升,助力传统技艺在时尚语境中焕发新生,也为深圳建设全球时尚之都注入独特文化内涵。
特别鸣谢:深圳飞马城东方百合实业有限公司以及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非遗传承人、设计师、教育专家与爱心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