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可穿戴设备成为一大亮点
近日,首届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在上海举行,智能服装成为展会上的一大亮点:可以检测多种生理指标的内衣、监测肌肉运动数据的运动衣、具有定位功能的鞋垫……美国科技媒体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数码产品与衣服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未来的电子产品能完美地“隐藏”在服装里,集目前所有电子设备功能于一体,成为真正的“个人智能便携式高科技装备”。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赵越博士分析指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是去“可穿戴化”,即尽量将智能功能附着在日常的穿着和佩戴物品上,而不是让用户穿戴新的电子器件。智能服装很符合去“穿戴化”趋势,因此有望成为可穿戴设备的“终极形态”。“二三十年后,也许衣柜里都是智能服装,我们可根据当天的出行计划和需求喜好进行选择。”
欧洲为何看中智能服装
近年来,电子业和信息产业兴起一种潮流——设计制造能穿着、与服装融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即智能服装。它结合了电子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纺织科学及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主要通过两大类方法实现自身的智能化:一类是运用智能服装材料,包括形状记忆材料、相变材料、变色材料和刺激—反应水凝胶等;另一类是将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引入人们日常穿着的服装中,包括应用导电材料、柔性传感器、无线通讯技术和电源等,后者也称为可穿着技术。
赵越介绍,智能服装不仅能感知外部环境或内部状态的变化,而且通过反馈机制,能实时地对这种变化做出反应。感知、反馈和响应是智能服装的三大要素。为了实现监测和反馈功能,其技术要点包括硬件、传感器、电子元件、软件系统、微型芯片、开放网络、应用界面、智能织物、能源系统、时尚设计等元素。
目前,正在积极开发智能服装的国家主要是德国、芬兰、比利时、瑞士、英国等欧洲国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欧洲国家对新型纺织品开发的需求比较强烈;另一方面,他们有先进的电子电机、通讯、计算机软件业的支持配合。许多服装业巨头企业希望,智能服装的研发,能为不太景气的传统纺织工业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全球知名的服装、材料、信息、电器产业的企业,如耐克、IBM、飞利浦、富士等,已纷纷推出概念性产品,它们具有检测生理特征、健康管理、生活辅助、运动增强、轨迹跟踪、娱乐等功能,兼具时尚设计元素,试图满足未来特定人群及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然而,这些产品的价格还比较高,这是阻碍它们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
德国海恩斯坦研究院预测,智能服装是一个数十亿人需要数百万种应用产品的市场。美国著名市场研究公司VDC的报告指出,到2018年,仅在美国市场,智能型纺织品的产值将达到30亿美元,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内衣袜子纷纷智能化
国际市场上已出现哪些有特色的智能服装?据日本媒体报道,东丽株式会社推出了全球首款可测心率的智能内衣。它在胸前位置装有3枚名片大小的功能材料,相当于心电图仪器的电极,通过与肩部的小型专用终端连接,可以向手机发送心率数据。智能手机加装专用应用软件后,便能显示心率数据。据介绍,功能材料由导电性很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伸缩性好,和人体的接触程度高,使人们运动时不会有不适感,出汗了也不会影响监测数据,在保障人体舒适感的同时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北美也有类似产品,在美国航天局和加拿大航天局的扶持下,一家创业公司开发出一款智能T恤。通过放置在T 恤侧袋的蓝牙装置,用户能获得实时追踪的能力。白天,它可以测量心率、步数、卡路里消耗和呼吸等数据;晚上,它能监测睡眠,包括睡觉的姿势、心跳和呼吸活动。所有这些数据会通过蓝牙同步到配套的应用程序,或是在线上传,以供教练和保健医生远程查看。
毛衣、秋裤都很保暖,但人们走进有暖气的房间或进行大量运动后,就需要把它们脱下来,对此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两名学生却打算改变这种情况,他们制作出一种自我加热内衣,可根据用户身体的需要自动进行温度调节。这款名为“Fuel Wear”的服装允许用户设置自己最喜欢的身体温度,如果实际温度偏低,它就会自动加热;如果身体温度太高,它则会自动降温。“空调衣”可提供12小时热度,全天使用没有太大问题。
智能袜子也加入了智能服装行列,在2015年北美消费电子展(CES)上,就展出了一款。这款袜子并不是用线针织而成,而是采用特殊的传感器纤维面料。由于其贴身性,它可以精准地检测到运动和健身数据,如行走或跑步的步数和距离、体重的变化。智能袜子需要一个安装在袜口的电子传感器来收集数据。一次充电后,能持续工作超过6小时。开发它的公司还为它开发了一个配套应用程序,同时支持iOS、安卓和Windows Phone三大系统,能提供类似语音教练的功能。
在这一领域,上海科研人员也有所作为。近日,东华大学专家研发出了压电纤维鞋垫。它能将人体运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边走边跑还能边充电,为可穿戴装备的能源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研究团队将压电纤维和鞋垫融为一体,通过压电纤维,将走跑每一步产生的少量能量聚集汇流,能用人体“微动能”点亮214颗LED灯。同时,通过整流电路,也可为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供电。
智能服装产业上海有戏
赵越分析指出,智能服装的发展有4个重要阶段:关键技术、材料的突破;关键单元、产品的自主研发;低成本、绿色的规模化生产;个性化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目前,我国智能服装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在第一、第二阶段均有点上突破,但尚未形成成熟的智能服装产品,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储备不足,更未充分与时尚设计相结合。
她认为,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上海有条件、有基础大力发展智能服装产业——
首先,上海具有纺织、服装的研发与制造基础。本市已形成生产基地遍布全国主要原料产地、产品市场畅通海外的纺织产业链,代表企业有上海纺织控股集团。研发方面,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研究智能织物纤维的团队。
其次,上海具有时尚设计、文化创新基础。2010年,上海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授予“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称号。以设计为龙头的上海创意产业,正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而且,海纳百川的文化底蕴、八面来风的时尚追求,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再次,上海的信息技术、精密制造水平较高。在物联网、感知技术、集成电路、城市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以及先进制造方面,本市有良好的技术储备和物质基础。
最后,医疗水平全国领先,健康产业发展良好。智能服装在医疗健康、养老领域大有可为,上海在推动这一产业的过程中,能在一大批三甲医院里进行测试和试点应用,使智能服装成为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人的“贴身助手”。
有理由相信,智能服装作为可穿戴设备的“终极形态”,服装产业智能化、功能化发展的目标产物,未来将大规模进入人们的生活。智能服装有望成为上海充分发挥时尚设计、服装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的创新产业,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挑战,满足全民健康管理等多种用户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