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纤维,普通人想到的只是衣服及各类编织物。“其实,纤维是当今人类发现的最重要材料之一。航天器、飞机、导弹、高铁等高精尖设备,无一离得开纤维。纤维还是老百姓(86.38 +10%,咨询)未来‘智能生活’的保障。”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教授介绍道。在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里,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各式纤维材料。
衣服像“变色龙”那样根据周边环境变化自动变色变形,鞋垫能在行走间通过人体踩压自主发电。智能纤维可以通俗地解释为能主动感知响应外界环境并作出相关反应的纤维。对于服装、配饰、家居品等这些生活必需品,要是摇身一变,换上智能纤维,可以自己发电、发光、发热、变色、变形,甚至实现冬暖夏凉。
东华大学还在“纤维状柔性太阳能电池”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据研究员陈志钢介绍,他带领的团队已在实验室研发出3种方法,可直接组装柔性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形象地说,就是像织布一样用纤维编织太阳能电池,电源以纤维的形式变成了衣服,可以自己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光能或热能。”陈志钢坦言,尽管纤维状柔性太阳能电池具有可编织性、低碳环保、续航能力强、质量轻等优越性能,极其符合智能服装的要求,但由于成本相对较高、能量转化效率有待提升,该类电池要从实验室“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待时日。
聚酰亚胺纤维(以下简称PI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纤维,它与其他有机纤维相比,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更高的弹性模量、低的吸水性,可在更严酷的环境中应用,如原子能工业、空间环境、救险等。PI纤维也可编成绳缆、织成织物或做成无纺布,用在高温、放射性或有机气体及液体的过滤,如高温废气、汽车尾气过滤,隔火毡、防火阻燃服装制作等。经电子照射后,其强度保持率仍为90%,这是其他纤维无法比拟的,成为航空航天首选材料。
“新型纤维等高分子材料,不仅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产业等方面,如今,它正为人类生命造福。”朱美芳介绍说,东华科研人员研发的纳米纤维,已在组织工程支架、人工肌腱、纳米复合齿科充填树脂等多项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