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服装行业培训中心”当设计课老师的刘勇,曾兼职给一个法国回来的老板做过“陈列师”,负责橱窗陈列和店内的布置。虽然当时对产品陈列的要求很低,只是随便的码码放放,但是可以说,他是最早与陈列打交道的设计师。也是从那时开始,他与陈列结下不解之缘,至今,依然从事与陈列设计分不开的商品企划工作。
他与陈列一起成长
现在说起陈列,刘勇滔滔不绝,俨然是行家里手,然而在最初入手时,每一步都走得相当艰难。当时在国内,没有人知道陈列是什么,所有的学习,都是从看开始。看到许多国外大牌的橱窗陈列,觉得好看,从而产生兴趣。之后,在产品实际经营中发现,有想法的陈列和无序的陈列在销售业绩上有明显的不同,才考虑到自己品牌的需要,然后慢慢地介入到自己品牌卖场的实际陈列中。最初的设计也是从模仿开始,到现在,变成有理性、有想法的陈列,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实际却用了很长的时间。
这十年,刘勇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缺乏强大理论支持的情况下,从实际操作中一点点取得真经。他是与国内的陈列设计一起成长的,他有绝对的发言权。“陈列师,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对此,他坚信不疑:“这个职位是一般品牌运作不可缺少的职位,我在2000年做公司时,就安排了这样的人和职位,那时,我利用香港一些品牌的员工,他们的公司早就有这样的职位,叫‘display’。”事实也的确是这样,虽然目前国内的陈列设计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很不成熟,但陈列师这个名词已经被行业重视起来,并成为稀缺的抢手人才。
做设计工作,灵感就如同沙漠中的绿洲,弥足珍贵。对此他却从不犯愁,做商品企划时的产品主题,时下较为流行的电影名称或者醒目的口号,还有相关的时尚内容都被他作为陈列的灵感来发挥。其余的包括服装的风格、运用的面料等等也都可以成为他构思的来源。
多年来的累积,令刘勇对陈列设计感触颇深:产品陈列不是孤立的,它的内部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经过完整、全面、理性的商品企划后的产品,陈列起来更容易表现一种品牌理念、品牌文化。并且,产品的属性按照品牌定位和经营模式来划分,陈列出来就更容易吸引目标顾客群。
差距与阻碍并存
因为地理环境的优势,刘勇经常去香港看街边最新的陈列。像香港那样的国际化大都市,相当一部分的品牌来自国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外陈列的一些现状。谈起与国内的差距,他提到了几点:首先,是在观点上认识不同。国内有些品牌的老板很重视终端,有些却无所谓,认为产品好就可以了,还处在“产品时代”的经营理念。其次,陈列的水准。这部分的差距就很大了。在国内,大多是为陈列而陈列,不是理性地、有分析地做陈列,大多是感性的陈列方式,比如:个人的喜好,个人审美,或者老板喜欢,而不是结合产品的属性分类来陈列。这一点,在一些香港的大众休闲品牌做得还是很好的。再次,是陈列师的水平。国外的陈列师对一些细节相当重视,每个细节都做得很好,很到位。在国内,许多陈列师是营业员改行,或者是工作需要,才做陈列,实际对色彩和服装的很多知识不明白,就会出现搭配的色彩、运用的装饰品不能很好地体现品牌定位和目标顾客的喜好等问题。
目前国内服装企业的一个普遍现状是:店务形象、终端陈列不统一,这与目前企业的经营方式有直接的关系。旗舰店一般在公司总部或是直营管理的大店,这些店的店务陈列形象较好,而加盟商、代理商因为人员不够、陈列成本、观点意识等问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打了折扣,国内企业多是这样。这些都是国内陈列发展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说起国内陈列发展最大的阻碍,刘勇认为还是企业经营者的重视程度、销售管理模式和具体从事陈列工作的陈列师。以前也许不知道“陈列”的重要性或者根本不知道还有“陈列师”这一岗位,对其岗位职责当然也就不了解,企业的管理运作环节就缺少或没有这个环节。
陈列不仅仅是为了销售?熏它也传达了品牌的精神与理念。那么基于国内服装行业的现状,目前陈列的发展应该趋向于纯粹的销售?熏还是应该贴近艺术?刘勇略作沉思后答道:“陈列的目的一是促进销售,二是提高品牌形象和产品价值。所以,国内的陈列发展趋势应该是恰当地运用含有艺术的陈列构思,来促进以销售为目的的陈列设计。因为,今后的品牌发展,会越来越富有文化。”
人物简历:
刘勇
1990年起先后任深圳“一禾”、“早春二月”、“季德纳”、“紫月”、武汉“太和”等品牌首席设计师。
1996年~2002年陆续为法国“爱尔特”、“早春二月”、“紫月”等品牌负责店务陈列。
2003年,开设“深圳元素服装设计工作室”?熏先后为“与狼共舞”牛仔、“凯威尔”、美国“U”牌牛仔、“彬伊奴”等品牌做商品企划、品牌终端店务形象建立(包括店务陈列和产品搭配)等方面的服务。
曾获“鄂尔多斯杯设计大赛”一等奖
“(大连)中国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优秀奖
1999年被评选为“深圳十佳服装设计师”
2004年被评为“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