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不惧“失业”
在产品出口受阻、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按常理推测,庞大的纺织工人肯定会心忧失业。但记者在调查中意外发现,绍兴的纺织工人并不惧怕失业,也不怕找不到工作,主要原因是当地还缺少10多万的纺织工人。
红黄蓝集团绍兴服饰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张界平认为,目前绍兴至少还缺少10万有技术的纺织工人,很多纺企因工人不足而只能启动一半的产能。此前,该公司曾到安徽招工,原本希望能招到100位纺织工人,但结果只来了3个人。
今年5月24日,为填补“民工荒”缺口,绍兴32家企业(大多为纺织印染服装业)在当地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带领下,前往江西上饶铅山县大招民工,岗位多达2838个,最缺的是缝纫工、挡车工、电子装配工等熟练工。但这场声势浩大的招聘会,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民工们”认为,在家门口能赚钱,不愿跨省谋生,跨省找工也未必划算。
“我们不怕失业。即使这家工厂停产了,我们也可照样到另外一家工厂上班。因为绍兴纺织企业很多,而纺织工人却非常缺。”浙江浪莎尔维迪制衣有限公司的纺织工人缪大方说,他最近也很关注“欧美对我纺织品设限”话题,主要担心设限会不会对他的收入造成影响。他所在的工厂目前接单已比去年少了很多,工资已有下降。
据介绍,浪莎尔维迪制衣公司现有2000台纺织机器,但只有1000多名工人,剩下1000台左右机器因“找不到工人”而闲置。张界平认为,工人紧缺导致机器闲置,是多数绍兴纺企都面临的问题。为找到熟练的纺织工人,很多老板们往往开着奔驰、宝马亲自招工,甚至相互“挖角”,造成企业在用工上的不稳定秩序。
但令记者奇怪是,尽管很多纺企为争夺工人出尽“花招”,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人待遇提高。据绍兴县柯桥镇一位为纺企拉货的刘师傅透露,大多数纺企的工人并没有基本工资,也没有和企业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更谈不上医疗、养老保险等,“这样企业可以少花钱,员工也可来去自由。”刘师傅说,之前,绍兴市有关部门组织企业到外地招工时,多数企业据说不是很乐意,主要是这些招来的工人每月需支付300元的基本工资,而这对原本就微薄谋利的企业来说,已是一笔不小费用。
“今后的路,谁也不知道”
目前在“短视”观念引导下,一些绍兴纺企仍为争夺配额余额,加班加点、开足机器马力赶出口,但这种自乱阵脚的行为掩饰不住它们对欧美设限“后市”的恐慌。
绍兴某纺企外贸部负责人表示:“一旦‘吃’完欧美配额余额,其他市场又拓展不利,到时减产或停产将大量增加,甚至破产。今后对欧美贸易的路该怎么走,谁也不知道。”
更糟的是,在自身产业存在“内忧”的情况下,对“后配额”时代的贸易摩擦,接受早报记者访问的多数绍兴纺企对此缺少认识,极个别企业甚至不知道“反倾销”为何物。
“年出口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主要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单一型纺织外贸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的纺织品上下游小企业,都有可能在本轮欧美设限中‘城池失守’。绍兴此类企业数量不小。”绍兴无极服饰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董汉林预测,即使年出口在1000万美元以上,主要以欧美市场为主的的单一型外贸生产企业,仍会存在停产或破产的危险。
“欧美设限已对我公司外贸造成很大影响。现在公司正调整出口市场及产品结构。”浙江浪莎尔维迪制衣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胡大春表示,该公司目前已不敢再接今年7月份以后的欧美订单了,主要担心产品难以清关,以及可能发生的汇率变化。
浙江浪莎是去年绍兴县服装销售冠军,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市场。其母公司浙江华港染织有限公司是今年前4个月绍兴市出口榜冠军,40%至50%的产品都出口欧美,且基本上在欧美设限范围的品种之内。
在产能过剩的市场激烈竞争中,一些绍兴纺企抗风险偏弱在此前产业“内忧”中已有体现。绍兴县经贸局今年3月份的情况汇报表明,截至2005年2月底,处于纺织业中间环节的118家绍兴县印染企业,利润仅2.43亿元。也就是说,占绍兴县工业总产值近20%的印染业,所创造的利润还不到5%。更致命的是,1/3的印染企业出现了亏损,亏损额竟高达1.52亿元。
今年3月初,浙江省政协常委马庆国在浙江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就递交提案预警:“目前,我省仅绍兴市年纺丝能力就超过250万吨,织造能力50亿米以上,印染能力接近200亿米,产品差别化率低,产品结构类同。这势必影响产品附加值、出口竞争力和企业效益。绍兴市聚酯已经出现全行业亏损,每生产一天,企业现金流量减少500万元。纯化纤的织造企业出现100%亏损,一些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绍兴华翔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青峰认为,欧美对我纺织品设限,以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将进一步加剧绍兴纺织产业链的整合,预计印染及相关上下游纺织企业亏损数量还会增多。
可喜的现象也有。为规避欧美设限带来的风险,少数绍兴纺企已主动减少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及附加值;少数实力型企业开始到海外办厂,规避欧美“特保”。但大多数绍兴纺企在拓展非欧美市场时,由此产生因对某地区或国家出口数量激增,难免在异国再遭“特保”、反倾销调查的风险。
纺织品贸易摩擦大事记
2004年10月22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正式作出对中国产11个税号的袜类产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的决定。
2004年12月23日土耳其对进口的中国部分纺织品和成衣实施保障措施。
2005年2月1日土耳其政府对来自中国的42类纺织品服装采取配额措施。
3月15日欧盟初裁认为中国化纤布行业对欧盟存在倾销。
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定执行委员会CITA宣布,对中国棉织衬衫及上衣、棉质长裤以及棉质和人造纤维内衣三类产品展开调查。
4月28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九类纺织品发起“特殊保障”调查;
5月13日美方宣布对我国棉质裤子、棉织衬衫和内衣裤产品设限。
5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决定对中国男式梭织衬衫、化纤制裤子、化纤制针织衬衫、精梳棉纱等4个类别产品设限。
6月11日凌晨中欧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盟委员会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备忘录》,中国10类输往欧洲的纺织品年增长率为8%125%。
6月14日,根据中欧达成的“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和服装的谅解备忘录”,商务部公布了20052007年输欧10类纺织品出口数量安排情况。
6月20日,商务部颁布2005年第十三号令,决定从7月20日起施行《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 (陈周锡) |